Tag

lee westwood

Browsing
Tough to follow a sub-60 round 😅

See more videos at http://www.youtube.com/KornFerryTour For complete coverage https://www.pgatour.com/KornFerryTour TWITTER https://twitter.com/KornFerryTour FACEBOOK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ornFerryTour INSTAGRAM https://instagram.com/KornFerryTour

換個比賽形式讓奧運會高爾夫比賽更刺激 #golf  #golfmatch  #olympics  #2024olympics  #parisolympics2024

换個比賽形式讓奧運會高爾夫比賽更刺激 #golf #golfmatch #olympics #2024olympics #parisolympics2024 高爾夫與奧運會的愛恨情仇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B8ogsM5QaU&t=5s 什麼是林克斯(Links)球場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Qhc0WLWpt8 什麼人能參加高爾夫英國公開賽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fF4nxx_2zg&t=4s 多少錢能買來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會員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YOvDR0fneE&t=5s 高爾夫美國公開賽為什麼難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fF4nxx_2zg&t=4s 細數小麥掉鏈子時刻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4arKL6GPb0 什麼人能參加高爾夫美國公開賽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BCuY70tEHk&t=23s 奧運會男子高爾夫比賽已經開打了,還是4輪72洞比桿賽,有沒有什麼更有新意,更刺激點兒的比賽形式呢?畢竟奧運會是4年才有一次,就像世界盃歐洲盃如果也像普通的聯賽一樣,所有隊伍踢大循環,按照積分來排名,就很無聊,所有的經典比賽都是在成王敗寇的淘汰賽裡面刷出來的。今天咱們就討論一下高爾夫中不同的比賽類型,看看能不能給下一屆奧運會挑一個更好玩兒的? 首先還是簡單說一下這個比桿賽,英文叫stroke play,每一桿都叫一個stroke,一共打4天,每天18個洞,自己打自己的,全部打完了,誰用的桿數少,誰排在前面。每一個洞都必須把球打進洞,不存在離洞口很近了就免推,算你進了的情況,是吧,小麥?絕大多數的美巡賽,歐巡賽,女子美巡賽等等頂級職業比賽都是這種形式。而且前兩天打完,會淘汰掉一半兒選手,英文叫cut,中間切一刀。奧運會一共只有60個人,就不切這一刀了。這種形式很公平,每個人都跟自己比,不用挑對手,不存在好簽壞簽的說法,但是也相對沉悶,沒有互相的直接對抗。 於是,像萊德杯歐美對抗賽這種強調對抗和氣氛的比賽,採用的就是比洞賽,match play。兩個人每一個洞都是一個小的比賽,match,誰用的桿少,誰贏這個洞,具體差幾桿無所謂,下一洞接著比。最後誰贏的洞數多,誰獲勝。有可能不需要打完18洞,比方說還剩兩個洞,一個人多贏了3個洞,那比賽立馬就結束了,因為另一個人不可能追得上來了。這種回合制的比賽形式,過程就很刺激,經常出現你追我趕,比分交替領先的場景。兩個人也不用管其他人打的怎麼樣,就想辦法好好幹掉眼前的對手就行了。萊德杯上各種各樣的名場面,也都是比洞賽特有的。美巡賽以前每年也會搞一次比洞賽,還製造出過火藥味兒,最著名的就是美國人Keegan Bradly,明年萊德杯美國隊隊長,和西班牙人吉梅內斯,倆人因為一個規則問題爭吵了起來,還出現了頂牛的情況,這在高爾夫球場上是極為罕見的,也只有比洞賽這種刺激的形式才會出現。這個西班牙人吉梅內斯也很傳奇,英國人Lee Westwood分享過一個故事,有一年美國大師賽,他打完了第一輪去休息區的時候看到這個吉梅內斯正一邊喝紅酒,一邊大快朵頤的吃牛肉漢堡,就跑過去問他第一輪打的怎麼樣,結果吉梅內斯說,我還沒開始打呢。。大滿貫比賽還沒開打,就開始就喝紅酒,吃牛肉,也是夠瀟灑的。 另外比洞賽不要求一定要把球打進洞才算完,如果你覺得對方的球離洞口很近了,不需要再推了,可以讓他把球拿起來,不用再打了,英文叫gimme。有的時候兩個人如果距離洞口差不多,雖然都還是有點距離,一般是需要推一下的,但是倆人可以一商量,都給對方免了,英文就是說一句,good good,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感覺。這種gimme都是嘴上說的,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手勢或者動作,所以也出現過一些爭議,2015年的Solheim Cup,女子版的萊德杯,其中一場比賽,美國隊鳥推滑洞而過,剩下兩尺,這時候歐洲隊的人就開始往下一個洞走了,於是美國隊員以為這一桿給她了,就把球拿起來了。一拿起來,歐洲隊員突然回頭說,你咋拿起來了?我沒說給你了啊。這下美國隊員傻眼了,還帶這樣的啊,你不給我你往下一個洞走什麼啊?歐洲隊員說我走我的,你推你的啊,你聽見我明確說這桿給你了嗎?最後兩邊的隊員也都哭了,都覺得自己委屈。但是話說回來,這種爭議性確實能給高爾夫比賽帶來一些話題,這是比桿賽做不到的。 這兩種之外,我們業餘比賽裡很常見的就是最佳球位,英文叫scramble。比方說4人一組,每個人開一個球之後,選4個人裡面位置最好的,一般都是開的最遠而且球位也不錯的,然後4個人都從這個球的位置打第二桿,下一桿也是一樣,選4個人裡面結果最好的那顆球,再打下一桿,直到最後進洞。scramble在英文裡有拼湊的意思,也就是四個人裡面每個人效果最好的那一桿,拼湊成這一個洞的成績。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,每一桿都有4次機會,大概率總能找到一個效果不錯的。所以特別適合初學者,大大節省了時間,不然我們一會剃頭,一會兒墾地,老半天也打不完一個洞。而且我們更專注的是如何打好下一桿,不用花時間找球。我記得我剛打球那會,跟另外3個臭皮匠打最佳球位,也能打個70多桿的成績。每年的父子慈善對抗賽也是這種形式,父子兩人打最佳球位。我覺得這種很適合觀眾裡面想帶著另一半打球的,先從最佳球位開始,這樣另一半的打球體驗不會太差。 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比賽形式,最適合3個人打,叫skin game,中文叫逐洞賽,追逐的逐。skin在英語裡最常見的意思是皮膚,在英語俚語裡還有騙錢的意思,在這裡帶有獎金的意思。每個洞都值一分,就是一個skin。想要贏任何一個洞,你都必須要比另外幾個人的成績都好,比方說我打了par,另外兩個人都是bogey,那我就贏了這個洞,得到一分。如果沒有人的成績比其他兩個人都好,比方說兩個人是par,第三個人是bogey,那麼這個洞就算誰都沒贏,分數帶到下一個洞。那麼下一個洞就值兩分了,如果還是沒有人打的比另外兩個人都好,那就接著帶到下一個洞,比賽就越來越刺激。這種比賽形式比較鼓勵激進的打法,才能比其他人的成績都好。即便失誤了,只要另兩個人成績一樣,你就沒有實際損失。這也很考驗關鍵分的把握能力,有可能連著幾個洞都打得不是很好,但是另外兩個人也一直分不出勝負,分數就一直累積,然後你在某一個洞發揮出色,就能收割很多分。我和我的兩個球搭子每次打球都是打skin game。 奧運會最適合的我覺得是像萊德杯和solheim cup那樣的雙人比洞賽,可以搞男雙,女雙和混雙。有兩種不同的形式,都很有意思。 第一種是4球比洞賽,four-ball,也叫best ball,最佳球,不是最佳球位,而是最佳成績的那顆球。什麼意思呢?4個人每個人正常打自己的球,所以叫4球賽。一個洞打完了,同一個隊裡面取桿數更少的那個人的成績,然後兩個隊互相比較,決定這個洞誰贏,所以叫best ball。然後依次打完18洞的比洞賽。 另一種是4人比洞賽,foursome,也叫alternate…